010-80698221
training@paac.org.cn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业界/动态 >> 现在,企业年中调整正当时!

现在,企业年中调整正当时!

  2021/8/3   浏览:199

[导读] 为什么要调整,既有客观原因,也有主观原因

为什么要调整,既有客观原因,也有主观原因
曾任唐德宗御史大夫的崔护,用一首小诗记录了自己年轻时的“本事”: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,在长安南郊偶见一美丽少女,次年清明节故地重游却不遇,于是题诗一首:
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
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
整首诗表达出“寻春遇艳”的惊喜和“重寻不遇”的失望,以及“人面桃花乃昨,物是人非是今”的感叹。在“慢生活”时代,人们习惯于“她见与不见,就在那里,不离不弃”。也正因为这种认识,崔护大人才会无限惆怅。然而,进入当代社会,“慢生活”对中国人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奢侈品:“变”是一种常态,唯一不变的是“一直在变”。
当今的“变”,并不仅归于新知识、新技术带来的日新月异,也不能归于突如其来的疫情等偶发性事件。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变数来源于两个方面:一是国际政治、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,二是财税政策、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。
对于前者,尽管无法预料“贸易战”、“科技战”、“金融战”打到到什么时候、什么规模,但是,有远见的企业家会牢固“底线思维”,也就是做好“没有最坏,只有更坏”的准备。
而对于后者,即财税政策、产业政策这些“看得见的手”的变化却很难把握。
比如,没人能预料到“土地出让金”改由税局征收,资本实力较弱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至此失去了转圜空间;没人能预料到课外辅导会政策性关停,看看“新东方的塌方”,再听听“猿辅导的悲鸣”;没人能预料到平台型企业会受到数据监管钳制,才见“热锅上的‘蚂蚁’”,又见“‘滴滴’泪洒”。
面对动荡变幻的外部世界,企业适时调整,适应外部环境才是王道。
否则,就会成为几十年前游走于北京城大街小巷的,摇煤球师傅手中筛子里的煤球——上下翻飞,却不知滚向哪里;被折腾得七荤八素,也不知摇成扁的还是圆的。
总之,客观上,我们处于超级不确定时代,同时我们也不够“富有”,资源和能力具有“约束性”,不能无限拥有和无限使用。主观上,还有认知的局限性,也就是存在“有限理性”,我们的大脑无法准确预知未来。为此,调整,不断调整,是我们无奈的理性选择。
企业要怎样调整,财务部要怎样去做?

首先,企业要进行外部分析,外部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?是重大的、紧急的,还是不怎么重大的、不怎么紧急的。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发生了什么变化?是重大的,全面的,还是不怎么重大的,片面的。分析过后再来决定是否要调整战略。

其次,要审视企业年度计划是否还合适,如果不合适,也要调整。

财务部要做什么呢?

如果是一个践行管理会计理念和职能的财务部,肯定要引领“这场调整”,协调有关部门对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和年度计划分析,并参与调整。

不仅如此,“技术范儿”的财务部,还要干一些技术活儿:

一是盘点。盘点什么呢?比如,物质物源、财务资源、人力资源、关系资源、技术资源等现状和制定年度计划时有什么变化,能否支撑或能否超越原来的计划。进一步确认哪些单位、哪些项目要重点支持,甚至哪些要砍掉。

二是差异分析,特别要做好预算差异分析。对责任中心、项目的进度、效益进行评估。

三是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重新匹配,并对重新配置的责任中心和项目,进行效率、效益以及安全性指标的预测。

四是要配套制定好绩效管理办法。

最后要说的一句话
最后要强调的是,调整要不忘初心,要尊重客观事实。调指标?调方法?调资源?调方向?该调什么就要调什么,千万不要感觉“调会便宜了谁”,企业生存和发展才是硬道理!

媒体支持